郊区狗狗俱乐部有哪些?
我是上海养狗人,以我了解的上海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上海不存在正规合法的郊区遛狗场所(公园、草坪等禁止遛狗);
第二,所谓的“郊区和市区”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地理分界,只是习惯上大家这样称呼; 第三,严格来说,上海只有“纯城市”和“郊区农村”两种形态的地区。 讨论“郊区”这个概念对于讨论这个话题没什么实际意义。
从历史上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上海除了市区和县城,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镇,所谓乡村都是人民公社,居住着大量外来人口(上海本地的乡间也住有居民,但面积都不大,且多为自然村落)。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大量的乡镇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变成了今天上海“郊区”的模样,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市民生活水平较低的问题。
然而自90年代以来,上海的产业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市区的重工业逐渐向外转移,同时为了减少城市污染,市政府大力提倡“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即退出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第三产业来提升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原先位于市区的工业工厂纷纷搬到“郊区”(其实很多就是工业园区),原来的厂区变成了现在的新兴商业中心,比如嘉定南翔、青浦徐泾、普陀长风等,这些区域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且因为产业转型带来了更多的高收入就业岗位。
当然,这一过程是带有一定副作用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率本来就很高,很难再划出一块地方建设大型绿地,而“郊区”原本就带有一定的环境负荷,再加上新的商业区建设和外环线扩建带来的交通压力,使得“郊区”这个词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为了环境差、交通乱、治安差的代名词。
不过,这种看法有些以偏概全了。应该看到,上海正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2016年通车的地铁17号线使朱家角等古镇结束了没有地铁的历史,未来多条地铁线路将延伸到新城和各新城周边地区;政府投入巨资用于环境治理,虽然短期效果可能不明显,但长期来看还是会有较大的改观;而新一轮的征地拆迁则能使“郊区”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的补偿,迎来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