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狗的?
我们老家(皖北)有种说法,叫“养儿防老”,意思就是说,老人年纪大了,体力活干不动了,就指望儿子女儿来伺候,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农民社会中的“保险制度”——你年轻的时候辛勤劳作,积攒财富,年老之后就可以靠这些财富享受子女的爱和照顾。这种模式当然是有其先天缺陷的——在年轻人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养老难”的问题;而且如果子女过多,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责任就会减轻,所谓“四二一”结构的家庭,现在就不多见了。
但是这种以子女义务为基础的“养儿防老”观念,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一部分。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传统中国社会评价一个人首要的标准,行孝也是封建王朝笼络人心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孝顺呢?《论语》里就有孔子的话,叫“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君子直在其中矣”,意思是说,父亲犯了罪,做儿子的去隐瞒,也就是行孝了,这样,正直的人也就有了。这里所谓的“直”其实就是现在的法律意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孝顺与忠君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如果不孝顺,那就说明你忘本,就是坏人。反过来,如果你为了国家去犯法,虽然你犯了罪,但是你可以通过孝顺父母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罪过。
那么为什么子女要孝敬父母呢?在古代中国,一方面,父母掌握了子女的经济命脉——经济上子女必须依靠父母才能生活,而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不孝顺的父母会向官府举报子女的政治犯罪。从实质上说,子女没有选择父母资格的权利。
那么狗呢?我认为,狗跟猪、牛等家畜不一样,狗不是人类的附属品。之所以说狗是人类的附属品,是指像猪、牛一样,只能作为食物的牲畜而言。而狗则不同,用现在的话说,狗是可以作为人类朋友的动物。为什么说是朋友呢?首先,狗通人性,比如它会因主人心情的好坏而“嬉闹”,会因为主人高兴而摇头摆尾,也会因为主人生气而“怯懦”;其次,狗会看家护院,当然啦,这个“看家护院”有时候可能也不是好事,比如说你家里来了客人,它可能会跟你抢好吃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狗会跟随主人,视主人为自己的一切。换句话说,狗把主人当做自己的至亲。
至于你问的是不是人类将狗培育成这样的?我觉得应该是人类发现了狗的这种特性,然后慢慢培养出来的。或者说,是人与狗互相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