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眼睛发啥光?
@青空明 已经说了,猫眼睛的彩光是由于晶状体变厚引起的。 那么为什么晶状体会变厚呢? 因为,在白天日光强烈的时候,阳光会对猫咪的眼睛造成刺激,为了避免伤害眼睛,猫咪会自行调节,把晶状体往两边挤压(图1);到了晚上或者光线不足时,为了看清东西,需要把晶状体推回中间位置(图2)。所以你看猫夜里看东西跟白天看东西时,晶状体都在不停地来回移动。
其实人类也有这种现象,只是没有猫这么明显——人在看近处的东西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又薄又尖,而看到远处的事物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就会变厚。 不过,虽然晶状体的厚度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长期过度使用,会造成调节力下降、集合功能变差(对焦困难),进而引起近视或散光度数增加。
另外,有研究指出,如果夜视时间过多,而且亮度不足的夜视环境持续的时间过长,会破坏大脑对于眼睛调节的反应能力,导致以后对于黑暗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也就是看得清楚亮光的“功能性”视力可能受损! 也就是说,除了对眼睛本身可能造成损害之外,夜间过久的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对于未来的生活带来不便。
当然,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就算是在夜间,只要能保持40cm左右的距离,LED灯直射眼睛的强度也能被控制到相当低的水平了。而且我们人类是有感光系统的,即使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也可以感知光线的强弱变化,然后通过相应的神经传导系统通知大脑的视觉中枢,来调整瞳孔的大小,从而对进入眼睛的光线强度进行调节。 所以,只要不是常年在黑暗的环境中待着,你的眼睛基本上是不会瞎掉的……
眼睛发光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瞳孔后面的反光层,某些动物(猫,蛇,牛…)具有反光膜,可提高对昏暗光线的敏感性,增加夜间的视力。这个光膜由很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富含非常特殊的反射电子的物质。猫瞳孔后有一层非常象视网膜血管的构造,但实质上它仅仅起到反光作用,叫作辉反射层tapetum,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支配来源于三叉神经。白天瞳孔缩小,厚而皱,反射能力差;夜间瞳孔散大,展开变薄,反射能力很强。在动物界,有些动物的视网膜上只有感光细胞,而没有类似的辉反射层,例如人及灵长类动物.这就是为什么猫比人在夜间看东西要清楚的缘故。辉反射层是属于巩膜的一部分,“巩膜黑色素沉着症”就是指此层的血管神经出现损伤后的色素沉着。它没有再生能力,一旦损伤了,就难以复原。
我们看得到小猫眼里的这个“小人儿”,是由于光在“镜膜层”(tapetum lucidum) 反射回来的缘故。镜膜层的作用是为了吸收更多进入眼睛里的光线,增强在昏暗光照下的视力。这个结构在眼球的视网膜后面。镜膜层在动物界非常普遍,很多种类的猫科动物都有,包括那些非常依赖极佳夜视力来狩猎的猫科动物。 狗,鹿,鹿等也都有镜膜层。但是,人类却没有。
在黄昏或者夜间 ,镜膜层非常重要。在光照度低下的时候,眼睛瞳孔张的大大的来吸收更多的光线。因此更多的光线到达镜膜层,被反射来回视网膜。在明亮的光照下,瞳孔变小。更多的光线可以直接到达视网膜,而且较少的光线能够到达镜子层。 那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在微弱的光线下看到 “小人”的原因。
镜膜层反射回来的光线照到了视网膜。在视网膜里有两类型负责感光的细胞,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可以感受昏暗的光线,而锥状细胞感受明亮的光线。这两个不同类型的细胞将光线变化转化成为神经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处理这个信息,使我们有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