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致命疾病有哪些?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是猫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喷嚏、咳嗽、流鼻液、视力下降或失明、幼猫发育不良为特征。病原为疱疹病毒Ⅰ型,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
发病机理:病毒主要侵入鼻、咽、支气管、结膜、角膜等上呼吸道和眼的上皮细胞,造成局部炎症,使分泌机能亢奋,并在局部形成假膜。同时还可影响中枢神经功能。
流行病学: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多发。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传播,易感猫接触带毒猫或污染有病毒的用具而感染。幼猫、营养不良猫、管理不善猫易感。病程1-3周,严重病例可发生死亡。
症状:潜伏期3-7天。病猫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首先是频频地打喷嚏,继而流浆液或脓性鼻漏。由于鼻孔被堵塞,张口呼吸,口腔内常流有鼻液而引起下颌有毛发的地方不洁。由于结膜炎和角膜炎导致眼睑肿胀、流有脓性眼液、视力下降或失明。如继发细菌性肺炎时,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幼猫发育不良。如感染发生在母猫泌乳期内,其乳汁减少或缺失,致使新生幼猫发生营养不良而死亡。有的病猫偶发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后躯躯体酸麻、意识障碍等。
预防 治疗:同猫鼻支。
猫传染性腹膜炎:
流行病学:猫传染性腹膜炎发生在长年群养于狭小空间的猫群中。3岁以下的猫极易感染此病,老龄猫少见。该病由冠状病毒感染而致。该病毒仅存在于患病猫及康复带毒猫的巨噬细胞内,外界环境中不生存,常经口、鼻的途径传播。无症状猫可长期带毒排毒。
病机:病毒主要由胃肠道入侵,先在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肠道炎症。使肠壁的渗透性增加,病毒进入腹腔,腹膜及内脏器官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后,病毒在其中繁殖,造成这些细胞破坏,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导致该病发生。
症状:本病有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即湿性或腹 effusion FIP型和干性或叫 nodularFIP。在实际中,有的病例可交叉表现。临床上见到的多数为湿性传染性腹膜炎。
病猫出现长期发热(体温40-41℃)不退,不愿站立,被毛蓬乱,流粘性鼻液,咳嗽,胸腹下水肿。腹腔内充满黄色或草绿色透明度差的渗出液,病猫的可视粘膜黄染、贫血,后期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减少应激因素,避免猫群集中饲养。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本病为猫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胃肠炎和纤维素性肺炎为特征。病原为猫瘟病毒。病毒有两个亚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型和神经型。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37℃时可存活一周以上,冰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
发病机理:病毒入侵后,在淋巴结中繁殖,后进入血液并侵害骨髓和淋巴组织,造成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严重减少;病毒大量侵犯肠道上皮细胞,造成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肠粘膜出血和溃疡,影响消化机能,导致肠内容物发生腐败产生内毒素。继发细菌性出血性胃肠炎和纤维素性肺炎。
流行病学: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多发于1月龄至1岁的仔猫,营养、管理差及患有其它疾病时更易发生此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多发。主要经口、鼻、眼接触患猫或被病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而感染,也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带毒猫可长期排毒感染他人。
症状:潜伏期3-7天。
病猫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前期呕吐。后出现严重腹泻,粪便恶臭、稀、呈黄褐色,其中混有粘液及血液。由于腹痛,病猫不愿站立,后躯蜷缩。严重脱水导致酸中毒和循环虚脱而死亡。有的病例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