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殳宸逸殳宸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狗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人类养育动物主要用于获取肉食、皮货、粮食、伴侣等,这与个体的生产力有关。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财富产生的来源已经多样化,对动物生产力和生活价值的认可也日渐丰富。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吃狗肉是一种比较陌生的饮食方式。甚至,很多人看到“狗肉”这两字,还会想起小学时候学的那段课文:袁绍设筵待客,有虎皮猫,鹅掌大蚊,黄雀炖鳖,还有一道狗肉佳肴,但主人却忘记了上饭。客人讥笑他嫌贫爱富,狗肉上不得席面。袁绍仰面大笑:“吾近日吃了些肉,正忘了此味。”客人们听后,更为袁绍的阔气而惊叹。今人不必如袁绍一般,在宴席上才安排狗肉菜肴,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品尝,于寻常处见情味,品得狗肉之美。

然而,“吃鸡鸭猪牛,不为无益之事,不为可口之餐。”(袁枚《随园诗话》),人们吃鸡鸭猪牛,自有其深意:鸡,纪也,不忘本法;鸭,哑也,亡言以赞句;牛,扭也,驯服伏事;猪,朱识也,色惟斯新。故鸡喻有德之言,鸭表无言之静德,牛是服理顺从,而猪是敦劝告诚。凡此四者,经首经尾,各有其用。至于狗,其主也,食之取其忠,不取其味。

自古以来,关于狗的祭祀、菜肴和诗句也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熊罴狐獬,祭天神;其,狗祭地。”周朝就曾以狗为祭品,祭祀土地。相传,吴越地区的人们在立夏时节祭炎帝,用桃枝、狗肉为贡品。每年二月狗王生辰之时,闽越人都会在三月桃花盛开之际,举行“报狗王”的祭祀活动。到了宋代,民间仍以狗祭赛神,祀祖,以求邪疫不生,家畜不露。清初,浙江绍兴一带,每年六月初六日,要将猪头、狗肉、猪肺、枇杷叶等一起煮了,献给“土地爷”,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诗中吟咏狗的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数屈原的《九章·涉江》了。其中有“乘舲船余上沅水,齐吴榜以击空船”之句,“舲船”即有窗的小船,吴楚民间称狗为“伶”,“齐吴榜”就是齐刷刷地张起狗皮船帆,这就比直接写“扬帆”更具有色彩感和立体感。

而在山东临清县,还有一景点名为“狗头泉”。泉旁有一古屋,名曰“养正寝”,乃清康熙年间武状元武进士刘振羽所建。传说当年刘振羽应试高中、荣归故里时,邻人纷纷庆贺,秀才张仲诚以“犬”“元”“玄”三字嵌于门前联语中,讥其衣锦还乡,德不配位,乃上不得台盘的狗。刘振羽读后十分恼怒,欲拔刀杀张。在出门时忽见门前有一尿童,即以尿孩童之狗为题,请其代撰一联。小童吟诵道:“狗头出水,出水狗头,不出狗头,不出麒麟,不出狮子,只出犬子。”刘振羽听后,笑了,当即挥笔在墙上题了一副楹联:“狗低头,头低头,低头不敢昂头,只嫌头低;犬翻身,身翻身,翻身未敢平身,恐防身翻。”后来,邻人感其义,又在“养正寝”门前立一石碑,上书刘振羽所题此联,并命名为“狗头泉”。乡民立碑纪念,意在劝善。

如今,社会文明进步到人人平等的时代,养宠物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方式,狗与自然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狗的地位与价值不断提高,对人生存条件的满足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狗不嫌家贫,忠诚回报人之爱心,这是它的品格;人不抛弃狗,以养治病疗心,这亦是情怀。人与狗之间通过情感交流,给彼此以抚慰,给社会以和谐,这岂非善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