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都会有寄生虫吗?
所有的宠物都有可能携带寄生虫,但是并不是一定都会感染寄生虫。 比如狗狗身上的蠕形螨(常见于眼睛周围)、疥癣虫(常见于耳朵后面和尾巴等部位)以及虱子、跳蚤等体外寄生虫,虽然能查到相应的病原体,但是不一定都会致病。 再比如猫咪的绦虫,尽管可以查到相关的成虫或者幼虫阶段,但是也不一定都会导致肠道寄生虫病。 因为动物体内有完整的免疫系统,当寄生虫进入人体后,能够被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所分解吞噬。 但是有些寄生虫已经进化出了抵抗免疫功能的能力,或者改变了体表结构避免了被吞噬的过程,从而成功地在机体里面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比如说蛔目异尖科寄生虫,就可以以消化管的粘膜为滋养部位而不断生长繁殖,并能够自由游走于消化道之内,当遇到消化管收缩时,它能够随着食物残渣一并排出体外。 再比如说寄生虫中的线虫类,体躯平滑柔软,具有蠕行性,在消化道内可以自由穿行,并且能够灵活地绕过各种障碍,最终达到排泄出口。 即使由于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寄生虫大量聚集在胃肠道内,由于虫体相互间的拥挤、摩擦,使得身体表面的纤毛脱落下来,形成虫体的保护层,并使虫体表面产生变化,以逃避消化液的侵蚀,最后达到存活的目的。 所以,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在驱虫药的作用下,将体内的寄生虫杀死或者驱除,就意味着体内已经没有寄生虫了。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 如果虫子足够抗韧,而且在胃肠道里又没有吃到足以完全杀死它们的药物,那么虫体有可能被杀死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时候,就算作“杀虫不彻底”。 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建议重复用药一次,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其它类的驱虫药。 另外,如果是幼龄狗狗,由于胃肠道功能不完善,胆汁分泌量不足,肝脏代谢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使用驱虫药后,部分虫子可能死亡,但尸体不能被及时消化液分解,就会形成食糜滞留在胃肠道里,这时会出现呕吐的现象;然而,如果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喂食,则能够将没来得及消化的食糜重新咽下进行再次消化。
所以,对于刚刚用完驱虫药的狗狗,最好少喂多餐,尽量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主人还要做到定期给爱宠做体内外驱虫,因为体外的寄生虫更容易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