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白点病是怎么引起的?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感染,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小瓜虫属寄生虫中的异尖线虫族,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皮肤、消化道等部位。由于这种虫子体积非常小(大约200um),用肉眼很难观察到,要用高倍显微镜才可以。
当异尖线虫族中的白点虫遇到适宜环境(水温15℃以上)时,它会从宿主的表皮细胞侵入到皮肤深层,此时,如果环境的透明度差或者鱼体抵抗力弱,它就会大量繁殖并引起疾病暴发。
目前研究发现的白点病的病原体有7种,其中主要的有海兽胃线虫(G.mellitella)和小异尖线虫(O.inermis)两类。 这些寄生虫的幼虫在鱼体表面爬行或钻入表皮内啃食皮肤组织,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发炎症反应;随着幼虫在皮肤内不断游走,它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即我们看到的“小白点”;幼虫在表皮下的幼虫期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成虫期继续摄取营养,继续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于是身体进一步受损。若此时条件适宜(温度等),它将进行多次繁殖,导致病情持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