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白点病是怎么得的?
白点病是常见的水族疾病,又称小瓜虫病 ,是由于寄生虫侵袭所引起的,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温度适宜时虫体繁殖加快,造成感染加剧;而当温度升高至30℃以上时,寄生虫的幼虫无法存活,病情逐步缓解。虽然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但具体病因并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由寄生虫入侵皮肤或消化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炎症反应所致。 在病发早期,白点病并不会危及鱼命,当发现锦鲤体表有白斑出现时,说明鱼已受到白点病毒的侵袭,此时应将患病鱼单独饲养,避免交叉感染,在饵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饵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控制,病鱼体内感染的寄生虫数目会不断增多,并不断侵入皮肤组织,使病变区域出现溃烂现象,如果此时水中的溶氧充足,鱼能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活动,体质不会显著降低,则发病鱼体逐渐复原的可能性非常大;反之,若发病鱼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之中,则病鱼体质迅速下降,抗病能力极度削弱,即使病原体未继续侵入,疾病也会因不适而死亡。
为了防止白点病的发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及溶解氧含量的充足,定期杀菌消毒,以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同时,应尽可能保证鱼的摄取量,以便增强鱼的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