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淡鱼有多少种?
我们平常见到的淡水鱼,大概只有10%是野生品种;另外90%则是人工繁殖的“淡水金鱼”,或者叫作“亚洲金鱼”(Carassius auratus)。 这些鱼并不是中国本土鱼类,而是来自遥远的东方——伊朗高原的溪流之中。它们的祖先最初是作为食用鱼而被引入中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炀帝在位时期(公元605年—617年)。随后在宋朝时传入日本,开始在野外繁衍,成为当地的原生鱼。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传统金鱼”,就是在这种野生亚洲金鱼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观赏鱼类。
金鱼的祖先原本是一种身体呈纺锤形的细条鱼,体色金黄,全身披覆着鳞片。它们主要依靠滤食的方式进食,嘴巴像鸭嘴一样向前突出。 当它们被引入中国后,为了便于驯化和养殖,人们先后从中亚至东亚的一些河流中挑选出一批个体较大的金鱼品种作为父本,与亚洲金鱼杂交,培育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金鱼”。
因为金鱼是人工培育的杂种,所以它具有杂交种的特征,即体表有鳞、身体有骨骼,但无生殖器官(无法产出受精卵)。 金鱼的色彩斑斓,体形多样(圆形、梭形、扇形等),并且性格温驯,容易饲养,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有些金鱼还能适应低溶氧的环境,因此在缺氧的清水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不过,由于它们并不能分泌消化淀粉的酶,所以只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而对淀粉的利用率很低,如果投喂的饲料中含糖量过高,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起腹胀、腹泻,甚至死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欣赏金鱼的色彩缤纷,而是追求更独特的个性,如异形金鱼。于是,人们又对金鱼进行了进一步人工改良,让它们产生更多样的变异,或采用“水族馆”方式繁殖,以提供市场所需。 然而,尽管人们对各种金鱼都进行了人工选育,使它们的体型、颜色和基因构成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雄性的金鱼会发出腥味扑鼻的精液气味,从而使它们看起来“不太干净”(对于人类来说,即使再干净的动物也是不卫生的)。由于这些金鱼属于异养生物,需要依赖外界投喂食物,因此很难完全保持身体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