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皮肤病传染?
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少部分是寄生虫(蛔目等)。
一、由细菌性引起的传染病 1. 甲型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还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体征,肝功能异常,一般病程为6个月左右可自愈。 2. 乙型肝炎 由乙肝病毒(HBV)引起,可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临床表现较甲型肝炎略轻,但易反复,部分患者甚至终身携带HBV。 3.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传播方式与乙肝类似,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差、腹胀、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尿黄等,重型肝炎较多见。 4. 丁型肝炎 是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所导致的病毒性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临床上较乙肝更易爆发,且病情更为严重。
二、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5. 蛔目的寄生虫如异尖线虫等,可在肠道内发育成较大的蛔目虫,当蛔目虫在胃肠道里“吃喝玩乐”时,虫体可以因机械性损伤而出血,随消化道排出,如果粪便中所含的蛔目虫卵遇到合适的环境,即可繁殖,成为新的传染源。
三、病毒性疾病 6.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儿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或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救治不及时,有可能会造成死亡。本病以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可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性行为和密切接触传播,导致皮肤黏膜的良性上皮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