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体外寄生虫有哪些?
猫的体外寄生虫主要指寄生在皮肤外部的寄生虫,又称为体表寄生虫;而体内寄生虫主要是指虫体寄生于消化道里的虫子。 常见的体表寄生虫有蚤、虱和蠕虫外的寄生虫,如蜱、吸虫、绦虫等,这些寄生虫都可以通过驱虫药来解决。
一、体表寄生虫 1.猫蚤(耳螨) 这是猫身上最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形态很像蚂蚱,身体呈橄榄绿色或黑色,腹部有一根长的尾须,其末端有吸盘样结构,可以吸附在猫的皮肤上。 虫体被吸盘吸附后,会钻入皮肤里,吸食血液和破坏皮肤组织,引起皮肤过敏,出现局部红疹瘙痒,严重时可能全身都出现湿疹。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传染给人! 治疗可用体外驱虫剂,一般杀虫率可达到90%以上。
2.猫虱 猫虱是寄生虫里的“瘦子”,成虫体型很小,约为3mm,就像小甲虫一样。 虽然身体矮小,但行动却很敏捷。当遇到危险时,能迅速钻进缝隙里或者用“假死”来躲避敌害。 别看它身材小,危害却很大,能够传播寄生虫病,并且影响宠物的美观——一身虱子会让人非常讨厌! 防治方法同猫蚤。
3.蠕形螨 是一种寄生在毛囊和皮脂腺中的寄生虫,雌雄异形,外表像蜘蛛,身体由很多段连接起来的弧线组成,每节可以单独移动。因为外形很象蜈蚣,所以又叫毛螨。 成虫和幼虫都能吸血,它们以吸取的血液为食,也能适当摄取一些植物性物质。当宠物舔自己的毛发的时候,它们得以进入口腔而直接吞噬动物的血肉。由于人体和动物的皮肤都有抵抗力,故此螨只能适应于局部环境。
二、体内寄生虫 1.蛔目 属寄生虫中的“巨无霸”,成虫形态类似带尾巴的香蕉,身体又长又细,可达15cm左右,尾部尖细,能随意弯曲。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角质层,具有抵抗各种刺激的能力,可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蛔目的寄生虫能钻,所以在胃肠道里活动能力很强,常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去并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如腹泻、呕吐、厌食等,如果虫体堵塞肠道,还可能引发肠梗阻。 治疗可用阿苯达唑等药物。
2.绦目 属寄生虫中的“吃货”,成虫扁平状,像带状项链,由许多节构成。前部可伸缩,犹如蛇的信子,用来探测食物来源,碰到食物就一口吞下。 该寄生虫比较耐饿,可在消化道内“饱餐”一顿之后,几天甚至十多天不再进食都能生存。但一旦遇到合适的宿主,它会马上开始“暴饮暴食”。 如果宠物吃了含有绦目寄生虫的肉类食物,可能会患绦虫病。 治疗可用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