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什么结构?
2019年3月更新: 刚又看了一遍《脑与心智》的序言,发现这本书已经过时了——至少部分过时(关于“大脑”的章节)。作者认为,我们如今已经知道了更多的有关大脑和小脑的信息,可以修正书中的结论了。 其中,小脑的功能现在已经被证明不仅仅只和运动相关;而大脑也被证实不只是“黑箱”或“白板”。所以某些观点已经不能跟随着书本了。
另外,这书有英文版哦!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学心理学的,来答这道题有些跑偏。不过正好借此机会把平时学到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好了不废话了,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些知识都是怎么来的吧。
在讲这些专业知识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研究心理现象、认知过程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一句话总结上述内容就是-对于某个问题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检验/验证。如果得到的结果和预测的一致,说明你的假设成立;反之则被否定。
既然说到研究方法,就不得不提一下心理学中的三大主要方法: 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 (1)观察法是所有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任何的研究都从观察开始进行;
(2)实验室实验中,通过改变变量(自变量的改变)来验证假设;而在自然实验中则会改变环境中某个非故意因素去验证假设;
(3)统计分析则是最后对得到的定量数据进行解释的一个工具。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会着重介绍三种主要的实证性研究方法: 1.实验室实验; 2.自然实验; 3.测量法(问卷法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种实验室实验。这种方法通常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者可以通过事先设计好的步骤操作来控制所要探究的因素。 一般我们在说狗的时候都会提到它们的嗅觉很灵敏。那么,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是怎么得来的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别训练了两组狗:A组和B组。 A组的训练比较简单,就是通过训练让它们分辨出特定的气味(牛奶味还是醋味); B组的训练就比较难了——研究人员先用牛奶和醋将整个房间的气味都覆盖了,然后给它们一个牛奶罐和一个醋罐作为奖励物。经过多次实验后,B组终于学会了这两个不同的味道。 但是!在训练结束后,两组狗都被关进了一个没有味道的房间里…… 结果会怎么样呢?
结果很明显嘛!两组狗都没能成功辨别出来! 看来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啊….嗯…. 其实这项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否定了“狗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个普遍的认知上。它想要证明的其实是这样一种理论——“动物的学习能力是受到限制的”——这也正是本研究想要证实的核心假设。所以说,尽管最终的结果与大家的普遍认知相反,但它并不是什么“打脸的实验”。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第二种方法—自然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发生在自然环境之中,而非人为操控的环境下。因此它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都比前一种要好得多….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说数据收集起来会比较困难(因为实验条件比较艰苦^_^)。总之还是要谨慎使用啦~~~ 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个研究为例分析一下该实验是如何得出它的结果的吧~~ 这项研究的实验对象是一群流浪狗。
研究人员随机将这些流浪狗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不用做任何事就有食物吃;第二组要先跟着狗妈妈学习各种技能后才能吃到食物;第三组是最惨的一队——不仅啥都不会还要天天挨揍才能填饱肚子>_<… 而最终的实验结果如何呢? 第一组和第二组都能很快学会主人给出的指令并拿到食物;只有第三组一直都没有学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啦~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事情的对错。于是当第一组和第二组都成功完成任务时,他们自然就会觉得自己的方法最好;而作为失败组代表的第三组自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这就是该研究想要揭示出来的核心主题之一—“人类的偏见”!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都是基于同样的主题展开的,但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所得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无论是哪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呦!